close
勵志小語,樂威壯,犀利士

,

該如何減少壓力找回快樂?黑幼龍:只洗今天的盤子


圖片來源:L`[email protected], CC BY-SA2.0

活在今天的方格里

我有一位朋友,在一般人眼中,可以算是功成名就,但是在他風光的外表下,卻有著不為人知的煩惱-令人徹夜難眠的胃痛。

因為他的父親是胃癌病逝,所以他不得不抽出時間,戰戰兢兢去醫院檢查,結果醫生宣布,他什麼毛病都沒有,胃痛完全出自於壓力。因此,醫師只能開給他幫助睡眠的鎮靜劑,而非胃藥。結果他還是為胃痛所苦。

有一天,他太太洗碗時,他一邊幫忙擦碗,一邊旁觀太太哼著歌曲洗碗。當下,有個念頭突然從他腦海中閃過:「如果結婚時,我太太就看到未來幾十年得洗的碗,她一定會被嚇跑吧?」

他的太太之所以沒被嚇跑,是因為她一天只洗當天的盤子。在那一刻,他突然明白了自己胃病的根源為何,因為長期以來,他不只是在洗當天的盤子,甚至連明天、後天、大後天還沒有弄髒的盤子,他都打算一起洗了。

從此之後,他隨時要求自己,只清洗「今天的盤子」。從此不再為煩惱所苦,不再胃痛、失眠,昨天的問題他都拋棄不顧,更不再擔心明天的臟盤子。

這,其實就是卡內基所提出的「活在今天的方格里」。

在卡內基的人生經驗中,他尋找到克服焦慮的第一條重要結論,就是「最重要的是,不要去看遠處模糊的,而是要去做手邊清楚的事」

所謂的「活在今天的方格里」,意思是明天的重擔加上昨天的重擔,必將成為今天的最大障礙,而未來就在於今天,從來不存在於明天。一個為未來擔憂的人,伴隨而來的,就是精力的浪費、精神的苦悶。因此,我們必須養成的習慣,就是埋葬已逝的過去,切斷對明天的擔憂,生活在「完全獨立的今天」里,擁有所有的今天。

或許你會問,「活在今天的方格里」,是否代表了我們只要在乎眼前的事物,不要放太多心思在未來?其實不然。

卡內基曾經用「沙漏」的概念來形容「方格」:「把生活想像成一個沙漏,在漏斗的上半部,有成千上萬顆沙粒,它們緩慢、均勻通過中間那條細縫,除了打壞漏斗,你我都無法讓兩顆以上的沙粒同時通過那條窄縫。」

每個人都像一個沙漏,當一天開始時,有許多事情必須儘快完成,就像沙粒一樣,必須一顆接一顆通過那條細縫,如果硬是要同時塞進很多顆沙粒,結果就是毀了這個沙漏,也就是我們身體和精神上的健康。

因此,「活在今天的方格里」並非不思考未來,而是集中所有的智慧、熱忱,把今天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,才是迎接未來的最佳方法。

台積電的財務副總經理暨發言人何麗梅是卡內基的學員,她也曾經運用「活在今天的方格里」來隔斷壓力。

在某次台積電業績發表會前一天的上午,何麗梅照例要準備第二天的發言稿和其他資料,不巧的是,老闆張忠謀找她開會,商量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。

會議結束時,已經是下午三點半了,用來準備發表會的時間非常有限,因此何麗梅就對自己說:「現在我關門、關機,之後三小時只準備明天的發表會。」

傍晚七點,發言稿大致已經完成,此時何麗梅已經感到十分疲倦,於是她就關上電腦回家了。

隔天早上就是發表會了,一般人通常會焦慮得睡不著覺,但是何麗梅則不然,她實踐了「活在今天的方格里」的心法,回家後就好好吃了頓飯,和家人共享天倫之樂,然後上床休息。

第二天早上六點,何麗梅醒來,感到身體又充滿活力,頭腦也十分清楚,於是她打開了電腦,用了兩個小時,就把未完成的發言稿寫完,然後從容來到公司,順利完成了業績發表會。

想想看,如果何麗梅不懂得排解壓力,一直擔心隔天的發表會,即使腦袋已經很緊繃,還強迫自己熬夜工作,第二天一定疲憊不已,開會的結果未必會這麼理想。

問自己最壞的情況是什麼

我在擔任宏碁電腦公司副總經理時,曾經發生這麼一段插曲。

有一年,我的部門負責舉辦公司年度的全球經銷大會,我們也早早預訂了圓山飯店的場地和房間,沒想到就在大會前一周,圓山飯店突然告訴我們房間數量不夠。

當時台灣的五星級飯店不多,很難臨時再找其他的飯店訂房。由於事出突然,同事們方寸大亂,跟飯店人員吵了起來。

身為主管的我,連忙出面協調,緊急開會尋求解決方案。首先,我請同事們想想,最壞的情況是什麼?討論之後,我們得到結論,最壞的狀況,就是有十個經銷商必須暫時住在山下的其他飯店,每天再搭車往返會場和飯店。

雖然跟原來的計劃不太一樣,但是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中。因為狀況並沒有想像得那麼嚴重,原本慌亂的情緒,也冷靜下來。

大會開始當天,因為有其他的客人提早退房,圓山飯店臨時空出了三個房間,第二天又再給了兩個房間,原本看起來好像很不得了的事,很順利就解決了。

哲學家威廉·詹姆斯說過:「要樂於承認事情就是如此。能夠接受發生的事實,就是能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。」這句話非常適用於充滿憂慮的人。

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,有人有感情問題,有人遭遇婚變,有人工作受挫,有人罹患重病,即使是日常生活中,也不斷出現煩人瑣事,或是錢包掉了,或是開車跟別人發生擦撞,或是被朋友放鴿子……遭遇這些不愉快的事情後,不少人會持續陷在負面的情緒中,整天焦慮、緊張、急躁,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。

卡內基在解決焦慮和壓力的另一條法則,就是「問自己最壞的情況是什麼」,包括了三個步驟:

一、問自己:最壞的情況是什麼?

二、接受最壞的狀況。

三、設法改善最壞的狀況,而不要擴大它。

我十分認同這條法則,透過「問自己最壞的情況是什麼」,我們可以從高漲的情緒回到現實,認清自己的處境,進而重拾思考力和決斷力,做出最正確的決定。

多年前,我有一位任職於外商公司的朋友遭到解聘,對她形成嚴重的打擊,又擔心未來的生計,情緒十分低落,經常找朋友哭訴。如果她能夠問自己,最壞的結果是什麼,或許可以少受點苦。

以她的狀況來說,遭到解聘,最壞的狀況是失去了不錯的待遇,但是她先生的工作順利,家中也有積蓄,就算暫時少掉了一部分收入,生活也無大礙。而她本身有一技之長,英文又好,再找工作不難,實在不必這麼憂慮。

果然,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潛,她又找到了新工作,之後又跳槽到其他公司,薪水和職位都愈升愈高,如果繼續留在當初的公司,發展還不見得會這麼好。


早洩怎麼辦,男性攝護腺,陽痿怎麼辦,提高性能力,健康飲食

樂威壯哪裡買最便宜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勵志小語 的頭像
    勵志小語

    勵志小語

    勵志小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